侧边栏壁纸

产品实战:埋点方案差异对比

2025年05月15日 9阅读 0评论 0点赞

埋点是一种在软件开发中常用的技术手段,用于收集用户行为数据和应用程序性能指标。通过在应用程序中插入代码片段或调用特定的API,可以记录用户在应用程序中的各种操作和交互,以及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埋点可以帮助开发人员、产品经理和运营团队了解用户在应用程序中的行为和使用习惯,从而基于这些数据做出相应的决策和优化。

图片1.png

一、什么是埋点

  埋点是一种在软件开发中常用的技术手段,用于收集用户行为数据和应用程序性能指标。通过在应用程序中插入代码片段或调用特定的API,可以记录用户在应用程序中的各种操作和交互,以及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埋点可以帮助开发人员、产品经理和运营团队了解用户在应用程序中的行为和使用习惯,从而基于这些数据做出相应的决策和优化。通过埋点,可以回答一系列关键问题,例如:
  用户在应用程序中的活动路径是什么?
  用户最常访问的功能模块是哪些?
  用户最常使用的设备类型和操作系统是什么?
  用户的转化路径和转化率如何?
  应用程序的性能指标,如加载时间、响应时间等。

二、埋点通用步骤:

  选择埋点工具: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埋点工具或第三方服务提供商。
  定义事件和属性:明确需要采集的用户行为事件和相应的属性(例如点击按钮、页面浏览、搜索等),并确定要收集的附加信息(如用户ID、地理位置等)。
  实施埋点代码:将埋点代码嵌入到应用程序的关键位置,以捕获和发送用户行为数据。
  数据收集和存储:埋点代码将用户行为数据发送到后端服务器或第三方分析工具,进行数据收集和存储。
  数据分析和应用:使用相应的分析工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可视化,从而提供有关用户行为和应用程序性能的见解。
  埋点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的技术手段,通过记录用户行为数据和应用程序性能指标,帮助开发团队了解并优化应用程序的用户体验和性能。通过埋点我们可以知道产品的用户活跃情况、用户使用产品的主要路径以及各链路的转化情况,通过埋点辅助运营及时调整运营策略、优化产品形态,当前比较火的抖音、淘宝、头条的精准推荐,绝大部分的数据源都是来源于行为埋点,所以行为埋点数据是一座待挖掘的金矿。

三、埋点的方式对比

  当前互联网中埋点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代码埋点(前后端)、全埋点、可视化埋点。

1、代码埋点

  前后端埋点的主要实现是在产品功能代码上嵌入一段数据采集代码,当用户和产品产生交互并满足埋点触发时机时,上报需要采集的信息,数据上报的格式一般是{key,value}的形式。本身来说前后端埋点的工作量相差不多,公共参数都是封装好调用,自定义参数都需要手动写代码,但是前后端埋点的适用的场景有些差距,前端埋点重点在用户的交互行为,后端埋点主要在数据请求返回上。
优点:
  (1)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上报参数,满足统计需求
  (2)数据精准度相对于全埋点和可视化埋点较高
  (3)可以上报一些层层透传的参数,用于链路追踪
缺点:
  (1)成本较高,每次改动埋点都需要产品写埋点文档,开发介入,尤其一些客户端页面,还涉及到发版本,用户升级覆盖的问题
  (2)代码侵入性高,大部分公司的埋点代码和功能代码是没有分离的,多次迭代,新老埋点代码可能都会比功能代码还多
适用场景
前端代码埋点适用的场景:
  (1)用户的交互不需要请求服务器的行为:如点击页面的某一个空白区域时,此时并没有请求服务,若需要统计空白区域的点击次数,则需要前端进行埋点
  (2)用户一次交互调用多个接口时的行为:如用户点击了某个按钮后,调用了多个接口,此时若想统计的用户的点击行为,前端埋点会比服务端埋点相对容易
服务端代码埋点适用的场景:
  (1)高精确数据需要的场景:如支付订单相关的数据,如果丢失一条可能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前端埋点由于受网络请求的影响,大概有5%的漏报率,此时就需要服务端埋点;
  (2)埋点代码实时生效的场景:由于前端埋点有些场景(如移动端原生页面)受客户端的限制,发布后必须等用户升级后才会生效,如果是服务端埋点,可以即发布即全量生效;

2、全埋点

  全埋点本身也是一种前端埋点,只是不支持自定义参数,简单来解释就是将需要的所有属性获取方法全部封装到一个SDK中,在任何需要埋点的位置全部都嵌入这个SDK,采集埋点信息
优点:
  (1)由于所有点位的埋点信息一样,所以产品不需要编写埋点文档,也不需要和开发过多沟通,只需要告诉开发哪些点位需要埋点即可
  (2)若前端组件化较好的时候,可以在所有控件上全部嵌入sdk,只是选择不上传到日志库,等需要的时候可以选择哪些点位的数据上报到日志库
缺点:
  (1)只能满足部分统计需求,开发无法介入增加额外的自定义参数,通用型的属性较少
  (2)数据冗余,由于所有点位均上报了sdk内置的属性,有些点位上不需要的参数也上报了,增加了带宽成本和存储成本
  适用的场景:适用在产品场景较为简单,采集的信息基本无自定义参数的场景

3、可视化埋点

  可视化埋点是指开发人员除集成采集 SDK 外,不需要额外去写埋点代码,而是由业务人员通过访问分析平台的 圈选 功能来“圈”出需要对用户行为进行捕捉的控件,并给出事件命名。圈选完毕后,这些配置会同步到各个用户的终端上,由采集 SDK 按照圈选的配置自动进行用户行为数据的采集和发送。
  如果从本质上来看,可视化埋点和全埋点有什么区别嘛,其实没有,两者都是把可能需要采集的属性封装到sdk中,只不过后者有可视化操作的界面,更便于数据分析师和运营操作,使用门槛更低,操作更为便捷,基本不需要开发人员介入
优点:
  (1)操作便捷,数据分析、运营即可操作埋点
  (2)埋点基本没有侵入功能代码,不像代码埋点,经过多轮迭代,埋点的代码行数都可能超过功能
缺点:
  (1)可视化埋点能覆盖的控件并不是全部的,有些是无法识别到,毕竟他是以划定热区的形式进行埋点
  (2)开发无法介入增加额外的自定义参数,使用较为局限。

0
打赏

—— 评论区 ——

昵称
邮箱
网址
取消
人生倒计时
标签云
舔狗日记